|
關于運用色彩的基礎知識 一、色彩的概念 1、定義:色彩即各種顏色(由物體發射、反射的光通過視覺而產生的印象)的集合。 ◆色彩是視覺語言中最重要,且最具表現力的要素之一。 ◆光是色彩的來源,沒有光就沒有色。 2、常識:在色環中最基本的色彩是紅、黃、藍,即三原色。這三原色是組成其他顏色的基 礎,而且它們本身不能用其他顏色調出來。 ◆ 色彩的三要素: (1) 色相:色彩的相貌和彼此間的區別。 (2) 色明(明度):指色彩的明暗程度(深淺)。不同顏色相比較的明亮程度, 如:赤橙黃綠青藍紫中,黃色明度最高,藍色、紫色則最低;同一顏色中,加入黑色后,明 度降低,加入白色后,明度升高。如淺紅的明度高于大紅,大紅又高于深紅。 (3) 色純(純度):指色彩的鮮艷程度和顏色中所含彩色成分多少,是顏色的純粹 程度。例如:黃色中摻入一點黑,或其他顏色,黃色的純度就會降低,顏色略變灰。 ◆ 色彩的感覺: (1) 色彩的冷暖感:紅色、橙色、黃色為暖色系;藍色、藍綠色、藍紫色為冷色 系。綠紫色和無彩色屬于中性色。在無彩色中,白色偏冷,黑色偏暖。 (2) 色彩的輕重感:由色彩的明度決定。明度越高分量越輕;色譜中,黃色最輕, 紫色最重。白色輕,黑色重。 (3) 色彩的遠近感:由色彩的純度決定。純度高的往前進,純度低的往后退?梢 形成色彩的層次。 二、陳列背景色彩的使用方法 1、不要太醒目:背景的色彩若比主角商品醒目,商品就會變得不起眼。因此,背景色彩必 須比商品色明度(明亮度)、彩度(鮮艷度)都低才行。 2、不要使用補色:如果背景的顏色與商品的色彩成補色時,雙方色彩各有特點而成為強烈 的刺激,因此不要使用補色。 3、選擇商品同色系的色調:為明確地顯示商品的色彩,使用與商品同系統且明度較低的色 彩較易搭配。 4、一般使用冷色:在商品色彩多樣的情況下,一般選擇低明度、彩度冷色為背景,乳白、 象牙白、灰色等,較容易使用。 三、陳列裝飾與配色方法 1、色明度(明亮度)順序與色相(色調)順序的配色:某商品群若只有白、灰、黑等無色 彩時,則依照白色、淺灰色、清灰色、黑色等,按明度順序排列較好。此外,若是有色彩, 各種色相(色調)的商品時則從紅色,依色相環的順序來陳列,看起來較具美感與亮麗感。 2、同色配色:并非依照色相環的順序陳列,而僅以藍色為中心,收集同色的配色情形。這 種方法會對喜歡該色的顧客產生相當大的魅力,陳列效果也好。但是,如果僅用相同的顏色 則顯得太單調,因此,選擇其中一、二項商品的對照色來陳列,就可帶來變化性的效果。 3、類色的配色:色相環上相近的配色,因太相似的色彩組合而缺乏效果,尤其,低明度的 商品組合與低彩度的商品組合,會給人庸俗的感覺。反之,高明度的組合會讓人感到輕浮而 模糊,這點要特別注意。 4、類似色的配色:類色鄰近的顏色是類似色,如紅與黃、青與紫等類似色的組合,是非常 具有平均的配色效果。再者,不僅使用2色類似色,在其中間在加入類色,如“紅、橙、 黃”或“藍、紫藍、紫”等色彩組合,就能有清楚的感覺。 5、異色的配色:例如“青和紫紅”、“紅和黃綠”等,在色相環上跳2格的色彩組合稱為 “異色”。這種配色是讓人感到自然,容易接受的色彩組合。尤其“紅、黃綠、藍”或 “橙、綠、紫藍”等3色的組合,還有“黃、青綠、紫”、“黃綠、青、紫紅”的3色異色配 色法,給予人鮮明的印象。 6、補色的配色:補色是色相環上相對位置上的色彩,因此色差大,互相強調各自的色彩主 張。其中,“紅和青綠”的補色讓人感受熱帶的熱情,“橙與藍色”的補色給予人男性化的 感受。還有“黃與紫藍”的補色是給人明朗感覺的配色法。 7、準補色的配色:“紅與綠”、“藍與黃”等,補色前面的“準備色”,其配色成為非常 華麗的組合。 8、無色彩和有色彩的配色:無色彩與有色彩的組合情形最好是以“明度”為中心來進行配 色。因此,明度(明亮度)差距愈大,愈能有強烈的感受,能強調有色彩具有的感覺。明度 相近,純粹色彩的組合,能強調摩登的感受。 9、象征季節的色彩:此外,表現四季各種不同的感覺,讓顧客進入聯想季節效果,其色彩 如下: (1) 春——從“黃綠”聯想到嫩草,“粉紅”聯想櫻花與桃花。 (2) 夏——從“藍”聯想天空與海洋,“綠”易給人樹草、有生命的印象。 (3) 秋——從“黃色”聯想到稻穗,“米黃”聯想到枯草,“茶色”聯想到土地。 (4) 冬——從“紅色”聯想到圣誕節,“白色”聯想到雪景,“灰色”聯想到雪空 等。 不僅如此,在“春季”,以柔和明媚的色彩表現春天來臨的喜悅,“夏季”是強烈的季節, 因此對照強烈的配色較為適合,“秋季”是空氣沉靜,果實成熟的時期,以豐富的色彩表 現,“冬季”則以忘卻寒冷的“溫暖”色調,來表現較為合適。
|
|